人物档案:
【资料图】
“山高不厌攀,水深不厌潜,学精不厌苦。”这是任书祥的座右铭。
57岁的任书祥,是高新区豫让桥街道办事处界家屯村普通村民,多年来,他独立完成创作各种诗词1000余首,用书香润泽心灵,用诗歌描绘新生活。2019年,他被市委宣传部、市文明办评为“书香家庭”。
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谢龙
通讯员 王平群文/图
40多年勇于追梦以诗词创作赞美家乡
“今古顺德府,太行怀抱百泉突。三千多年古老城。青山绿水秀,望月更上清风楼。往事如水悠悠去。”这是任书祥近日创作的一段诗词。
在上世纪70年代,当同龄的小朋友都在尽情玩耍时,只有十来岁的任书祥,则抱着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》等名著专心阅读,就这样,他在不知不觉中,逐渐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虽然儿时家贫,父母患病,可困难的生活却丝毫没有磨灭任书祥对诗词文学的执着爱好。13岁那年,他开始尝试独立写作诗词,并在语文老师曹增群的推荐下在媒体发表诗词处女作,这让他一发不可收拾。
“受环境所限,我初中二年级便辍学开始务农,但儿时的梦想未灭。”任书祥说,近年来,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。他将生活经历创作书写成合辙押韵、通俗易懂的诗词形式,用最朴实直白的语言,表达对美丽邢台风貌人文的赞美之情,助力邢台城市精神宣传。
热爱生活笔耕不辍笔端传情创作千首诗词
任书祥热爱生活,笔耕不辍,他写过农村,写过生活,写过大自然,也写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革,累计不下1000余首诗词。
“年年过七夕,执笔书七夕。秋风始觉凉,欲雨云低垂。不闻乌鹊闹,做桥银汉飞。星河云雾迷,相逢泪雨凄。须臾七巧节,难叙爱别离。天河浪湍急,隔望心相依。相思恨相思,回首云万里。”今年七夕的头一天傍晚,任书祥将刚刚创作成《七夕》的诗词发在了自己的博客上,引得众人纷纷点赞。
“人工湿地,曾经煤矿,牛城生态公园,仿古建筑,亭台楼轩,流水小桥堤,湖泊水清浅。鲤鱼跳龙门,鸥鹭随伴,小棹轻舟,湖天一色绿蓑衣,芳草杨柳岸边。莺飞燕呢喃,沙滩落雁,音乐喷泉,梦幻水幕,梅馆古塔别院,绿荷红菡萏,濯青涟不妖,高雅圣洁。小荷才露尖,蜻蜓上头站。”近日,任书祥信步园博园回家后,他坐在桌子前铺好纸磨好墨,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《望海潮》。
“如今家里盖起了新房,还在本村小区买了楼房,享受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,心里是越来越舒坦。我也更想借诗词,抒发自己的愉悦心情。”任书祥的语气中,流露出庄稼人对生活的感恩和对幸福的理解。
记录幸福生活致力宣传美丽邢台
在他家的西屋里,任书祥翻出来几个厚厚的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有些发黄的字迹。这些诗词中有孩童的记忆,也有生活的感悟,更有情感的抒发。
“这些诗词的创作灵感,来源于对邢台这座城市的热爱。”任书祥告诉记者,他空闲之时会温习唐诗三百首,同时去参加一些大型诗词比赛,学习汲取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,用诗词记录自己幸福的生活。
谈起今后的诗词创作,任书祥信心满满。他说:“‘厚朴善美、勤奋自强’是我们邢台的城市精神,日前,我们的城市启动了‘厚植城市精神、共建温暖之城’行动,今后,我会更加细致地深入到生活中去,创作出更多的新时代诗词作品,为我们城市发展建设和宣传尽一份微薄之力。”
关键词:



